南通网讯(记者汤晓峰)“城中AQI(空气质量指数)58,类别良,首要污染物为PM2.5。 ”昨天上午,市民蔡先生打开“省城市空气质量新标准试运行监测数据发布平台”,点击南通市后,虹桥、城中、南郊等5个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指数一目了然,对照指标图里,空气质量属于“可接受”范围。
PM2.5是近期市民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。我市自1986年开始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,是全国最早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城市之一。 2000年6月,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向社会公开发布空气质量日报的47个环保重点城市之一。20多年来,经过不断地升级改造,市区已建成5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,监测范围覆盖崇川区、港闸区、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。 “十一五”期间,市环保局加大对空气自动监测的投入,监测能力有了较大提升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除常规的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可吸入颗粒物(PM10)外,还新增了细颗粒物(PM2.5)、臭氧、一氧化碳、能见度、黑碳等反映复合型空气污染的监测指标,实时监控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。
我市环保部门于2009年着手开展灰霾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,并于2010年1月在虹桥子站成功实现对PM2.5的自动监测,2011年在城中子站、星湖花园、紫琅学院、南郊子站也相继形成PM2.5颗粒物自动监测能力。
今年2月29日,国家环保部发布新修订的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》,该标准自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。我省于2012年底提前实施新标准。
市环保局根据省环保厅的统一部署,于3月30日在南通环保网站向社会公众发布虹桥子站PM2.5等6项空气污染指标的实时监测数据。 11月,市环保局提前开始AQI的试算工作,每日的AQI指数通过江苏环保网站对外发布。
链接:
PM2.5指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.5微米的颗粒物。研究表明,PM2.5能负载大量有害物质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,直接进入肺部,甚至渗进血液,严重危害人体健康,是造成灰霾天气的“元凶”之一。 |